徐州日报记者 段小凡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百岁老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无价之宝,对于城市来说是幸福指数的象征。寿星越多,意味着更多的老人享受着有质量的晚年生活。2011年末,徐州全市百岁老人506人,寿龄最高的为114岁。2021年末,徐州全市百岁老人983人,寿龄最高的为116岁。
心态好更长寿
秋日的午后,有暖阳也有微风。在云龙区子房街道铁工社区一栋居民楼里,100岁高龄的刘井春正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静静地享受着午后的静谧时光。
当记者问起老人的长寿之道时,老人77岁的大女儿刘金凤说,老父亲饮食清淡,很少有烦心事,他们兄弟姐妹四个也都十分孝顺。刘金凤说:“老父亲早晨起床一般喝一杯牛奶吃个鸡蛋,午饭要有蔬菜有肉,晚上吃点面条。”
除了饮食清淡,老人作息很规律且爱锻炼,“每天晚上7点多就休息,早上五六点起床。这两年我们不带他出门了,前几年我父亲喜欢散步,只要天气好,他都会在小区里走一走。”刘金凤说。
“我父亲心态非常好,乐观不抱怨。”老人70岁的三儿子刘进祥告诉记者,在长达百年的人生历程中,父亲刘井春经历过很多的艰难与困苦,在刘进祥眼里,父亲性格开朗而乐观,“遇到困难他很少抱怨,而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在刘进祥看来,父亲长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心态好。
正如刘家姐弟所说的那样,遇事想得开、性格乐观、作息规律、子女孝顺等因素让百岁老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及心理健康水平也比一般人高。
文化活动提高养老质量
初秋,在云龙区九如城颐养中心活动室,十多位老人在护理员的指导下做着粘土diy。“国庆联欢会、重阳游园会、义剪、手工课,这是我们编排的国庆期间文化活动计划。”九如城颐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化养老不是搞个图书角、设个活动室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通过精心的活动设计和耐心的陪伴来减少老人们的孤独感。“我们养老中心每个月都精心设计文化活动,让入住老人在获得精心照料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爱。”
在徐州,像九如城颐养中心一样重视文化养老的养老机构还有许多。对于养老,仅仅解决吃饭和医疗是不够的。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养老机构不断探索文化养老的新模式,文化活动已成为日常养老服务内容之一,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徐州老年大学佳和教学基地,不时传出老人们的笑声与歌声。这个教学基地是今年3月6日揭牌建立的,满足了鼓楼辖区老年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成为老年朋友培养爱好、发挥特长、结交朋友、沟通交流、丰富生活的平台。
徐州老年大学与佳和养老产业发展(徐州)有限公司依托各自阵地共建的教学基地是我市推动老年服务特色发展,就近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全市各社区(村)适合老年人的公共健身场地(场所)建有率基本达到100%。全市老年大学在校学员近8万人,参加老年大学校外教学点及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老年学校等各级各类老年培训学习的老年人比例达28.58%。
完善均衡养老体系增强保障
2011年末,我市百岁老人506人;2021年末,百岁老人983人,十年间寿星数量增加了477人。在许多人眼里,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有生活质量、健康水平、饮食、心态等因素的影响,而完善均衡的养老体系也是老人能够健康长寿的因素之一。
医疗水平是养老最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截至2021年底,我市建有老年医院3家,护理院17家,康复医院10家,15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在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向家庭延伸方面,为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
2021年,全市为32.05万老人共发放尊老金1.98亿元。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市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总数达36.1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总数的18.59%。
养老保障方面,2021年,市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为3251元/月,比上年增加128元/月,全市最低基础养老金达183元/月。医疗保障方面,2021年底,全市60岁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52.97万人,占全部参保人口的19.79%。
百岁老人增加的背后是我市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十年来,服务保障格局从机构集中照料到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联动、衔接有序的养老服务网络;服务保障对象从特困老年人逐步拓展到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等;服务保障内容从单一的特困供养逐步拓展到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内容;服务保障方式从政府直接创办养老机构转变为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共同参与、各尽其责。
如果说养老是家庭义务,那么“享老”则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是当代老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从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到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文化场所,再到不断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徐州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藏在了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优质转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