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原是苏北、鲁南、皖北一带柳琴戏、泗州戏的伴奏乐器。它有两根弦,7个用高粱秆做成的品,音域很窄,仅有一个半八度,还不便转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对柳琴进行改革,使之顺应时代的要求,就成了音乐人的一个梦想。
王惠然多次来徐州乐器厂寻求合作
首先萌生改革柳琴想法的,是上世纪50年代济南部队前卫文工团的琵琶演奏家王惠然。1958年,他就和前卫文工团的原野等4人来到徐州乐器厂,和该厂技术骨干共同琢磨改革柳琴。
根据演奏的需要,把柳琴改成了3根弦、24个品,其音域由窄变宽,音色由闷噪变为明亮,效果出奇的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以后,他们又把3根弦改成了4根弦,24个品增加到29个品,使柳琴的音域和音色都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把柳琴提高到独奏乐器的地位。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徐州乐器厂生产出黄河牌柳琴,1982年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徐州乐器厂与王惠然在1988年共同获“文化部科技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改革后的柳琴也成了转调自如的高音弹拨乐器,解决了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声部明显缺乏高音乐器的问题。
为了配合新柳琴的宣传与推广,1960年王惠然创作了柳琴独奏曲《银湖金波》并登台演奏,令人耳目一新。这是新柳琴问世后的第一首柳琴独奏曲,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点都不为过的。接下来,王惠然又创作出了《春到沂河》、《木棉花开》等几十首优秀作品,为柳琴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鉴于柳琴为高音乐器,弦的张力较大,调弦不容易,孟宪洪他们又增加了柳琴的微调装置和琴托,还先后将柳琴的品换成竹品、铜品和不锈钢品,进一步丰富了柳琴的音乐表现力。
▲左:原先的柳琴只有2根弦、7个品,俗称“土琵琶”;中:第一次改革后的柳琴增加到3根弦、24个品,音域和音色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右:现在定型的柳琴已经是4根弦、29个品了。
说起柳琴的改革,被誉为“柳琴之父”的王惠然大师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女儿的介入,就没有柳琴后来的改革。
王惠然的女儿王红艺,早在两三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琴,10岁考入济南部队前卫文工团,专事柳琴的演奏,许多柳琴曲都是她父亲专门创作的。能让女儿拥有一把得心应手的柳琴是王惠然的一个心愿,也为他积极投入柳琴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王红艺没有让她的父亲失望,演奏的技艺日臻精进。198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2006年在天津音乐学院获得柳琴专业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5年,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及德国汉堡等著名音乐殿堂演出柳琴协奏,均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徐州人参与柳琴改革和演奏推广
除了王惠然大师以外,积极参与柳琴改革的还有徐州的孟宪洪。1965年,我常跟我校音乐老师孔庆泉去徐州乐器厂购买或修理乐器,认识了刚进厂不久的年轻人孟宪洪。大约在1970年,王惠然大师和孟宪洪等技术骨干一起改革柳琴,记得当时我还专门去找孟宪洪要了他编写的柳琴演奏法。
上世纪70年代,孟宪洪一边参与柳琴改革,一边苦练演奏技艺。在王惠然大师的指导下,他的演奏水平突飞猛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另外,那时候徐州还出了一个女柳琴独奏者——乔小娜。她大哥戴天祥五中毕业,是一位二胡高手。70年代在六中带宣传队,和我们铁中宣传队常来往。通过戴老师,我认识了她妹妹乔小娜。
乔小娜的父亲会拉京胡、京二胡,偶尔也拉中胡。她有4个哥哥,其中两个拉二胡,一个弹三弦。父亲单位经常有文艺活动,只要有排练和演出,就带着她去参加,接受音乐的熏陶。
小时候,家里时常会出现不同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扬琴、月琴、三弦、二胡、京胡、手风琴、吉他等。因为她家就在五中西隔壁,所以有时候哥哥和同学常到家中又拉又弹,她就在旁边一边听一边琢磨。
出于好奇心的驱使,等到父母亲上班、哥哥们上学去了,她就趁机“体验”各种乐器,音乐启蒙由此开始。尤其是大哥戴天祥,经常拉一些二胡名曲。耳濡目染,对她在乐器练习中音准和节奏的把握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弹三弦的哥哥教她弹月琴,她学得也很快。1969年,徐州五中宣传队排演整场京剧《沙家浜》,月琴就是她弹的。当时二轻局宣传队要排演《炉火正旺》,需要弹月琴的,便把她从学校要走。后来宣传队排小节目就改弹琵琶,再往后就弹柳琴了。
▲乔小娜1976年受邀在苏州的演出照。
乔小娜回忆说,还有一件令她想不到的事情,也让她跟着受了益。
70年代中期,当柳琴的琴体改革基本定型后,王惠然大师等为了扩大音量,打算为柳琴装一个半导体扩音装置。由于在乐器厂没法解决,只有去无线电厂请专业人员想办法。
▲为了柳琴的改革,王惠然来到徐州乐器厂寻求合作。
▲王惠然(左二)和徐州乐器厂的技术人员研究改革柳琴的方案。
说来也巧,请来的工程师正是乔小娜的表叔夏超。经过反复调试改进,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由于这层关系,乐器厂也顺便把乔小娜的柳琴头换掉,专门设计可以装进小嗽叭的琴头。又把面板砸掉,琴身加厚,在里面装了一些半导体部件,品也全部换成了带金属片的品。
另外,他们还单独为乔小娜的琴配了一个像香烟盒一样大的半导体控制盒,可以放在衣服口袋里,用于开关和调音量。琴身的底部也设置了一个插口,与外带的半导体相连,扩音时可插上,不需扩音时则不插。
乔小娜说,王惠然大师对她的影响最大。如果没有1972年亲眼目睹和聆听大师在徐州二轻局机关礼堂演奏几首他自创的柳琴独奏曲,以及以后几年间曾陆续得到王惠然大师对她的教诲和指导,也许,她只会弹柳琴,不会有以后的独奏。
乔小娜参与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
1974年11月,江苏省柳琴剧团接省里通知,需要向省里领导演出,要求突出民族乐器。因此,他们发函到乔小娜的单位,邀请她援助该团汇报演出。
▲当年江苏省柳琴剧团给乔小娜单位发的借调函
1975年,在江苏省直辖市群众业余调演中,乔小娜独奏了柳琴曲《黄河故道春意浓》。这是由市文工团庄泉忠老师创作并配民乐伴奏的。1980年,庄老师参加全国器乐专业器乐大赛,选送的录音曲目也是这首,是由乔小娜独奏、市文工团伴奏,获得了二等奖。
1976年,在江苏省职工业余汇演中,乔小娜的柳琴独奏,第一首《愿亲人早日养好伤》是由市文工团的许春庭老师创作并配了民乐伴奏的,第二首是王惠然大师的名曲《春到沂河》。
同年,乔小娜创作了一首柳琴独奏曲《战马奔驰》,由市文工团庄泉忠老师用民乐配的伴奏。
▲1975年,乔小娜参加了江苏省直辖市群众业余调演。
▲1976年5月,乔小娜参加了江苏省职工业余文艺汇演。
▲1976年,乔小娜受邀赴无锡、常州等地演出。
▲乔小娜1976年创作柳琴独奏曲《战马奔驰》的手稿。乔小娜曾经在徐州经管学院后合并为徐州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行政工作。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柳琴这个古老的乐器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不但由一个民间的“土琵琶”变成了在民族拨弦乐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高音乐器,而且名正言顺地跻身高等艺术院校专业课的行列。“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以王惠然大师为代表的音乐人可谓居功至伟,值得记下浓重的一笔。
作者简介:
李铁城,在徐州铁路第一中学(简称“徐州铁中”“铁一中”)暨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担任英语高级教师,教研组长;喜欢音乐,会演奏多种乐器,是周鸿声和孔庆泉两位恩师的得意门生。退休后,义务为学校整理档案20年,被大家称作徐州铁中的“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