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王春莹 实习生 胡玥
7月23日10时50分,搭载我国第一颗矿业专用卫星“矿大南湖号”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卫星升空,标志着“智慧矿山星链计划”成功启动,代表着智慧矿山领域划时代的突破性成果,其背后一定隐藏着想象不到的细节与实力。徐州与太原相距近800公里,记者一路追“星”直击现场,在卫星发射前的48小时,探寻“矿大南湖号”背后的故事。
发射前48小时
探寻这颗“星”如何与矿大结缘
在前往太原参加“矿大南湖号”卫星发射前,一系列问题萦绕在记者心头。
为什么全国首颗矿用卫星被命名为“矿大南湖号”?天上飞的卫星与地下挖的煤矿有何关联?徐州怎样抢抓先机助推智慧矿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疑问关系到“矿大南湖号”的前世今生。距离卫星发射不到48小时,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伟向我们揭开了这颗“星”与矿大结缘背后的故事。
“我国第一颗矿业专用卫星,其实是在长期研究积累的基础上,经过一次巧合,运用头脑风暴碰撞出来的。”周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今年年初,他在一次学术交流中,与几位朋友谈到自己在进行智慧矿业方面的研究,苦于没有大数据支撑使得项目推进受阻。
围绕2025数字中国战略,推动数字经济与矿业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矿业是我国矿业领域的首要重任。中国矿业大学一直在积极布局相关研究项目,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与矿业融合。
“无人机飞行与测绘服务各家技术分散难以整合应用,无人驾驶运输与环境安全监测、生产调度数字化没有打通,局部智能化与全局数字化脱节,很多问题都集中在数据上。”周伟说。
恰好,在座的四象科技华东区总经理李昊昕,是周伟的大学同学。“我们公司设计研发的as-01卫星,正在细化搭载设备,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
卫星,如同一颗颗闪烁的明珠,镶嵌在浩瀚的宇宙之中。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应用却无处不在,手机通话、网络连接、导航定位、环境观测……不同类型的卫星搭载雷达、红外线、遥感等设备,定向捕捉、采集使用者想要获取的数据信息。
矿业专用卫星恰恰可以弥补目前矿业研究领域中信息获取方面的短板。很多矿山建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得到精准数据并不容易,仅凭现有的人力无法做到零误差监测。
“把关键数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咱们合作一起打造中国第一颗矿业专用卫星!”李昊昕的这句话打动了周伟。他们当即敲定了矿用卫星的大方向。
as-01卫星的命运齿轮开始加速转动。此后几个月,中国矿业大学和四象科技双方反复沟通对接,最终确定这颗卫星的基本用途和搭载装备,并冠名为“矿大南湖号”。
周伟介绍,卫星发射正常运转后,可以监测全国乃至全球的矿山资源形成资源数据库,并且海量的数据可以进行数字化深度应用,绘制矿山地图,发展矿山无人驾驶技术……
智慧矿山不仅仅要实现无人驾驶,还需要形成一个综合协调的系统场景,包括生产控制、调度管理等环节。
“矿大南湖号”,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学科广度和专业深度优势、徐州矿业产业基础以及徐工的雄厚实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发射前24小时
这颗“星”被寄予怎样的厚望
7月22日下午5时,距离卫星发射不到24小时,众人所盼的“矿大南湖号”所属四象a组多源遥感卫星星座新闻发布会在山西太原举行。
会上,四象科技的创始人悉数到场,这给了记者一个机会,更加全面地了解“矿大南湖号”的设计构思以及应用规划。
这颗“星”究竟被寄予了怎样的厚望?有什么样的突出特性?获取矿用数据后还可以延伸出哪些应用?
“不管是从我们萌生设计卫星的想法,或是完成总体设计方案,还是研制项目合同,都是as-01卫星(‘矿大南湖号’)最早。”四象科技首席市场官刘雨婷告诉记者,除了推动计划上花了很多心血,技术上as-01也是最复杂的。
揭开“矿大南湖号”的神秘面纱,它是一颗高分辨率(亚米级)、轻量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
究竟什么是sar?它是一种工作在微波波段的主动式遥感器,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能力,并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sar 卫星24小时的即时观测能力,在矿业应急高时效性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突出。
这颗卫星可以完成的任务与它的名字一样“飒”!依托卫星资源建设空天地全球矿业资源及产业数据平台,将极大提升矿业行业数字化水平,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数字化融合。
“不管是从市场应用方向,还是从数据源获取,雷达卫星是目前最急缺的,这也是我们对‘矿大南湖号’倾注最多的原因之一。”刘雨婷与其他创始人一样,希望这颗卫星升空后,可以尽快开展相关数据收集工作。
sar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远程观测适用于矿场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最基本的生产计划为例,会涉及到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前者给出一个月(根据矿山情况不同时间周期会有不同)的生产计划,生产部门则将这个数字分解到每一天的计划上,再细化到具体哪个人、哪台宽体车、哪台挖机产出多少吨。
“我们在发布会上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目前正在积极对接数据深度应用,建立矿业数据库。通过设备加载智能化手段进行改造,实现由传统人工操作到智能化操作的新模式,最终实现企业用户,包括整个生态体系的价值得到最有效发挥。”徐工矿业机械市场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说。
发射前0小时
这颗“星”正式逐梦苍穹
7月23日10时49分,西北黄土高原上晴空万里,遥远的地平线上苍山连绵,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现场,上万双眼睛紧紧盯着一处。
“开始倒计时了!”烈日下,四象科技副总经理俞雷擦了擦头上细密的汗珠。此刻,他和同事们正屏住呼吸,紧盯着远处即将腾飞的火箭。
“5、4、3、2、1,点火!”
2023年7月23日10时50分,烈焰喷薄而出,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大地,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矿大南湖号”等4颗卫星腾空而起,在湛蓝的天空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这一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观礼平台上,人群沸腾了,欢呼声、喝彩声连成一片。
火箭发射约几分钟后,指挥中心传来消息,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有了这颗卫星,我们的矿业数据库就有着落了!”周伟难掩兴奋之情。火箭发射时,他的脑海里闪过无数个与团队日夜伏案的画面。
矿业是关系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始终与中国煤炭行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我们一直聚焦矿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经济与矿业领域深度融合,此次发射卫星的目的就是融汇空天地理大数据、矿业资源大数据、矿业产业链企业大数据等数据资源,构建空天地立体化感知网,打造全国煤炭、金属、建材等各类型矿区点位分布一张图,建立矿业创新链企业一张图。”周伟说。
从成立项目团队,商讨搭载设备、应用方向,再到卫星直飞九天,成功发射,航天人与矿业人通力合作,用实际行动让梦想之路在脚下延展。
“这颗卫星最大的优势是分辨率高,可达到亚米级的分辨率,对矿区的作业车辆、设施做较精细的检测,后续可以提供智能化的战略、研发、营销等决策支持和服务,提高矿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俞雷言语中透着自豪,“‘矿大南湖号’卫星还是一颗‘千里眼’,具有推扫、视频、夜光、立体等多模式成像能力,成像幅宽较大,一次监测可跨越上千公里的区域范围,为中国乃至世界矿业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遥感数据支撑,赋能智慧矿山建设,驱动我国采矿行业的高质量智能化发展。”
此刻,黄土高原远处低低矮矮的山头,紧紧地连在一起。不远处的北川河静静流淌,见证着沧海桑田,见证了历史瞬间。
“矿大南湖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智慧矿业领域“空天地模式”启动。“面向未来,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推动中国矿业智慧无人化发展、智能智慧矿山建设。依托卫星资源,我国智慧矿山星链计划启动,可为中国乃至世界矿业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多元化的专业服务。”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宋学锋说。
“矿大南湖号”卫星发射的瞬间在记者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一刻,属于矿业人的星辰大海,被火箭升腾的烈焰照亮。
我们用48小时探寻了“矿大南湖号”背后的故事,而属于“矿大南湖号”的篇章在顺利升空的那一刻才真正展开。未来,这颗带有徐州元素的“星”将会推动智慧矿业领域发展,在实现矿山信息化、数字化甚至是无人化方向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