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公园一景。本报记者 秦媛 摄
市民在大龙湖景区放风筝。 本报记者 孙博宇 摄
故黄河穿城而过。 本报记者 秦媛 摄
风光旖旎的云龙湖。 本报记者 孙博宇 摄
本报记者 张瑾
作为兼具国家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双重身份的徐州,曾以煤城闻名于世。近年来,徐州大刀阔斧修复生态,精心构建方寸之美,以“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山水生态为徐州文旅增添发展动力。
2023年,贾汪区土盆村、丰县二坝村西陈庄创成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铜山区马集村、徐州经开区山黄村列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单位,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等4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沂市山水大道入选省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名录。
守住山水之城“含绿量”,徐州文旅“含金量”不断增值。
千年大运河流动新生机
两汉文化厚植了徐州山清水秀的绿色本底,为生态治理提供了参考。
大运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重要载体,徐州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间段,故黄河又在徐州和运河交汇。大运河是祖先留给徐州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之河、发展之河。
2023年,徐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项目支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持续擦亮具有徐州特色的运河文化名片。
这一年,徐州纵深推进实施规划和集中展示带详细规划落细落实,会同规划部门和鼓楼区,高标准推进青山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和运河滨水休闲公园项目,着力打造集品牌景区、城市公园、生态景观、文化遗产展示为一体的文化地标。
强化项目支撑,科学开发利用,徐州按照打造精品、突出特色、守好红线的原则,全面梳排3大类41个、计划投资约36.47亿元的大运河徐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加强运河沿线非遗创意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的开发利用,高标准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在着力推动运河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健全大运河水环境保护区域协作机制方面,徐州以水资源与水文化保护为重点,加快推进蔺家坝船闸文化标识工程,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沿河环境焕然一新,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千年大运河、半部徐州史”“重温红色之旅3日游”等一批高颜值文旅线路受到游客欢迎。
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流经徐州的千年大运河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创造美好生活,为沿岸人民造福。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去的一年,徐州坚持用绿色修复之笔,绘生态文明新画卷,以“绿色”厚植发展底色,不断描绘着美丽中国的徐州画卷。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烟波浩渺、群鸟翩跹,金龙湖宕口公园飞瀑倾泻、岸芷汀兰……随着一个个生态修复项目的竣工,徐州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度”,推进文旅产业兴旺。
行走在徐州城乡,特色农业各展千秋,各县(市、区)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深挖潜力,涌现出“草莓村”“苗木村”等,特色农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被深度开发,推动“文旅 农业”融合发展。
2023中国·新沂第八届桃花节、“寻梦圣人窝·醉在樱桃谷”2023年圣人窝第十八届樱桃采摘节、贾汪区茱萸山桃花节、大洞山石榴花节、潘安湖冬捕节……各种活动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带动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文旅全面融合发展。
2023年12月27日,丰县大沙河湿地公园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沙河镇二坝村的大沙河湿地公园景区,是黄河故道进入江苏的起点。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休闲娱乐到生态保护,景区形成了立体式的生态环境系统,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如画般的湿地风光,还能体验到独特的文化底蕴。
今年1月4日,江苏省文旅厅公布第六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邳州市上榜。邳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为目标,构建“一心、一环、一廊、两带、三片”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持续做好“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大文章。2023年邳州市全年游客接待量4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9亿元,游客满意度98%以上。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生活更美好了!”走好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之路,徐州的美丽生态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