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智慧医疗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去年年中,位于苏州的一家年轻生物医药科技企业——英矽智能宣布,全球首款ai药物完成ⅱ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而在今年4月18日,恒瑞医药发布的2023年年报中,一段关于“以ai 技术赋能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自述,同样引发行业内外高度关注。
随着ai大模型正加速迈入规模应用新阶段,“ai医疗”“ai制药”日趋火热,也赋予生物医药新的增长点。去年以来,江苏年轻的生物科技企业和传统头部药企们纷纷加码竞逐这一“黄金赛道”。“ai ”如何重塑生物医药产业?又能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新动能?
“ai ”,让制药、治病更“省时省事”
在苏州工业园区金谷路99号生物医药产业园里,有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ai制药研发团队,他们来自英矽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去年6月份,这支团队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纤维化小分子候选药物“ins018_055”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这标志着全球首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新颖靶点发现和分子设计的候选药物,已推进至ⅱ期临床试验阶段。
什么是“ai制药”?过去,一款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前,需要大量研发和验证工作,开发一款新药普遍要超过10年时间,而“ai制药”可能会颠覆传统方式。在药物研发早期阶段,凭借数据和经过整理的多组学数据库,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型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药物靶点发现与挖掘、药物分子虚拟筛选、药物分子设计与优化等,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早期药物发现成功率。
去年1月,英矽智能在苏州开设了名为life star的人工智能自主机器人实验室。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推进多个管线相关实验辅助工作,力争未来2至3年时间,在“ai制药”上探索出一条更为清晰的道路。
除了制药,ai也应用到医疗诊断中。在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南京医药谷内,一家名为拓微摹心数据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的企业专攻“ai 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应用。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主要聚焦于结构性心脏病——心脏瓣膜介入治疗这一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源告诉记者,以往瓣膜植入手术,术前要先给患者拍ct片,因为是二维的,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要花几个小时,将一张张ct片层层叠加,“重建”成一个立体模型,再制定治疗方案,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该公司开发的医学ai神经网络算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其打造的人工智能瓣膜手术规划软件,用ai算法自动识片,几分钟就可以重建好一个患者心脏瓣膜的三维模型。经测试,“dice系数”达到0.94—0.95,该指标用于度量两个样本相似度,其值范围在0到1之间,值越大表示两个样本越相似。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全国140多家医院。
“ai医学影像是当前医疗ai应用落地的前沿阵地,未来,从诊断到手术,ai完全可以发挥临床价值。”王源说。
提效降本,新老药企纷纷入局ai赛道
不久前,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公开演讲中再次断言——“ai医疗”就是下一个黄金赛道。根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有十几家生物医药企业宣称涉及“ai制药”,这些企业成立时间大多在3—5年。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成立之初就定下将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产业相结合的愿景。作为智能制药企业,该公司主要从事3d打印药物工艺的研发,致力于实现药品数字化开发与连续化生产,改变药物递送、开发和生产方式。“传统药物每个生产环节可能在不同的时空,3d打印药物工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植入过程分析技术,实现连续生产制造,提高药物质量。”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
“我们希望将智能制药作为一种新手段,为药物研发和生产带来颠覆性改变。”该公司创始人、ceo成森平展望说。
除了年轻的生物医药企业“入局”,近期江苏上市医药企业发布的年报显示,包括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等在内的部分江苏知名医药企业也已涉足“ai ”领域。
作为连续3年上榜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的江苏老牌药企,恒瑞医药在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年报中特别提到:“以ai 技术赋能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助力产品和临床开发差异化创新,不断深化新认识、形成新经验。”恒瑞医药副总经理、研发负责人张连山介绍,恒瑞与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展开深入合作,并在公司内部构建ai辅助药物设计平台,未来还会通过“引进加自研”方式完善和发展该平台。“我们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我们带来更多创新机会和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和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迅猛增长,截至2023年,全球有897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企业加入这一领域,同比增长28.14%。资本市场上,国内许多年轻的“ai制药”企业已完成d轮融资,晶泰科技、英矽智能两家国内ai制药企业已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为何新老药企纷纷“入局”?“ai制药最核心的作用,是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即在药物‘早研’阶段发挥作用,让国内医药企业更有信心参与‘早研’创新。”英矽智能联席ceo任峰表示。相关数据显示,使用ai技术能够将药物发现时间缩短40%,药物临床试验时间节约50%至60%。
“ai技术有望帮助生物制药产业解决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通过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成功率,提升整个行业的景气度。这也是许多传统药企愿意加入的原因。”受访企业负责人透露。
落地与应用,“新赛道”上面临新挑战
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各大生物医药企业陆续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与科技巨头开展合作,“ai医疗”迎来名副其实的“风口期”。
江苏是生物医药大省,产业产值规模、研发综合实力、产品创新水平均保持全国领先。2023年,江苏省新获得药品批准文号296个(按药品注册批件计算),其中创新药品9个(按药品品种计算),均位居全国第一;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三类医疗器械429个,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二类医疗器械1819个,位居全国第二;现有药品生产企业65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3500家,均位居全国第二。
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企业创新持续走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迈入“快车道”,医药产业集成化、精准化、智慧化程度不断加深,“ai ”无疑为医药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然而,“ai制药”虽然被致力于创新的生物医药企业所热捧,但就发展现状来说,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到目前为止,尚未有ai辅助研发的新药上市。有数据显示,全球有超80款ai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大多数处于临床早期阶段,仅有少数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还有部分ai辅助研发的药物因临床表现不佳而终止。
“数据的获取是一大难题。目前我们使用的绝大多数数据都是公开的,但是一些数据是无法获得的,这会直接影响一些药物‘早研’进度。其次是发展模式,什么样的模式更好,我们还在摸索和尝试。”任峰坦言。
江苏在这方面有不少优势。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早、产业链健全、企业创新动力强、集群效应好,且大数据建设意识领先,这是许多年轻的“ai制药”企业愿意落户的原因。
东吴证券分析师朱国广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引发的资本关注,有望加快医疗行业与ai融合与发展。当然,“ai ”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更看好ai在新药研发、病理诊断等领域率先应用。这些也为江苏医药企业布局提供了方向。(胡春春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