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乡村全产业链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近年来,安徽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全产业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涉及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多个方面。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头尾呼应”的关键环节,让农业从纯农产品种植延伸到二、三产业领域,从农业产业链的各个节点寻找增值空间。
近年来,安徽省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打造名优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提升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队伍,提高县域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去年,全省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3家。
当前,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着一些短板,比如产业层级不高、精深加工企业占比较低等。为此,今年安徽省将以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为核心,做强现代种养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农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深化农产品加工业跨越提升行动,计划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5家、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3家。
稻米、小麦、蔬菜、中药材、茶……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造绿色品牌,是安徽省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打法。
在亳州,除了粮油产业和绿色蔬果产业两个传统产业,该市还积极做大做优新兴产业,发展“药食同源”预制菜、花茶、调味品产业,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该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26.47亿元、增速13.5%,均居全省第1位;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161亿元、增速17.34%。
近年来,安徽省以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新增项目2247个、投资总额约4327亿元,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9%。
今年,安徽省将着力打造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围绕品质粮食、优质蛋白、绿色果蔬、徽派预制菜、功能食品等五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化、集成和创新政策举措,并招引落地一批行业头部企业落户皖北地区。同时,加强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强“头”和“尾”,已成为厚植安徽省农业优势的重要抓手。其中,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是促进安徽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举措。
在阜阳,该市大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抓招商、上项目,引良种、育新种,着力打造国家级肉牛科创中心、长三角和中部地区优质肉牛种源供应基地。截至去年底,该市规上牛肉深加工企业12家,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约11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去年以来,安徽省走好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秸秆资源过腹转化增值,奋力打造千亿级肉牛产业。今年,安徽省将加快肉牛项目落地投产,依托大型龙头企业,加大良种引进、扩繁、推广力度,加强地方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同时,推进标准化养殖,推进养殖工艺与设施装备集成配套,实现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全力打造“皖牛”区域公用品牌。
做好“头部”农产品的特色化增值空间和“尾部”精深加工的增值文章,才能进一步“从优”“从精”开拓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新局面。预制菜是“农头工尾”的典型代表,让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能充分增值,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今年,安徽省还将积极发展预制菜产业,结合徽菜文化,突出标准引领,推动徽州臭鳜鱼、淮南牛肉汤、符离集烧鸡等徽派预制菜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记者 许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