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网(宋 梅) 2月8日,笔者走访了位于濉溪县老城石板街50号的淮北市濉溪县老城街染缬四季工作室。店主是一位90后自主创业的小姑娘牛宝琦。
牛宝琦母亲的家族六代在这条街做染坊,之前叫“朱氏染坊”,现在“染缬四季工作室”在传承老辈染坊技法的同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做一些文创衣服、首饰、包包等。
牛宝琦1997年出生,自幼在濉溪老街的染坊长大,毕业后出于喜爱,她放弃了稳定的教师工作,带着自己的梦想,全身心的投入,来挖掘染缬之美。
牛宝琦回忆到,濉溪老城石板街是她生活的地方,老邮局、教堂、筒子楼商场、九道湾、两眼井、茶馆、书店、中药铺、唱大鼓的戏园,大礼堂等等她都记忆犹新,这些也是石板街文化的一个缩影。
牛宝琦生活在山美水美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地方,勤学善思。她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姑娘,对染缬技艺的发展有了自己长期规划,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手把手去教愿意学染缬技术的人。她对石板街有份眷恋,对染缬工作充满热忱。
染缬之美,美在其图案绚丽多彩,质地柔软绵长。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工业印染技术与图案逐渐取代了传统染缬纹样。
牛宝琦深知,要想让染缬之美重新回归大众生活,最重要的是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获得突破和发展。2021年,她的染缬作品荣获了安徽省第十一届工艺美术精品展“徽工杯”金奖。经过牛宝琦的不懈努力,现如今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染缬技艺。
一双素手浸染百布,一抹蓝色道尽万般形态。后院里一口染缸是牛宝琦最重要的工具,染缸里贵州盛产的蓝草叶经过发酵成为蓝靛,她的作品无不经过染缸的一番锤炼。
牛宝琦说,自己的工作室,以后还将进一步扩大,增加几种新的植物染料,让她的染缬世界更加五彩斑斓。除此之外,她最重要的使命便是让染缬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染缬即古代丝绸印染工艺的总称。从工艺分类上看,染缬分为灰缬、绞缬、蜡缬和夹缬四类。
染缬始于秦代,后唐马缟的《中华古今注》有秦始皇始染缬的记载。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卷十引《二仪实录》也说染缬“秦汉间始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虽然染缬工艺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但非常少见。目前发现的秦汉时期的染缬品极少,说明那时的染缬工艺尚处于起步的阶段。能够充分反映秦汉时期印染技艺水平的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凸版印花技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印花敷彩纱和金银泥印花纱充分显示了当时凸版印花的高度成就。
凸版印花虽然大大提高了传统丝绸印花的生产效率,但由于色牢度的技术局限以及成品质量问题,逐渐被汉以后的“三缬”(绞缬、蜡缬和夹缬)所取代。
南北朝时期染缬已广泛用于服饰。《隋书·食货志》记有:隋炀帝下令制作五色夹缬花罗裙,用以赏赐宫人及百僚母妻。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一件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的夹缬,在天蓝色绢地上遍布白色小团花,犹如夜空群星闪烁。说明染缬技艺在隋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唐代在印染技术上已很成熟。中唐以后穿用染缬品成为社会风尚。在唐代传世的绘画作品如周昉《簪花仕花图》、张萱《捣练图》以及一些唐三彩俑和敦煌唐代壁画中,都可见到染缬品的广泛应用。 佛典《一切经音义》云:“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之印染的丝织品。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
为了使古老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牛宝琦作为传统染缬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保留、选取了传统精品纹样,将其应用在时尚服装、旅游商品、生活家居上,让更多人爱上非遗,买得起又用得上。以传承染缬技艺带动群众参与、带动产业增效、助推民族染缬技艺的创新发展。
如今,牛宝琦的染缬技艺秉持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理念,在继承原有文化和技艺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意设计,初步形成了涵盖观光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产业链。
衷心祝愿牛宝琦的染缬四季红红火火,一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