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济源市五龙口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群众文艺汇演活动,喜迎元宵佳节。这种群众喜闻乐见、自娱自乐的形式,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郭利娜刘永芳摄 |
演员在“村晚”上弹奏乐器。杨凌摄 |
▲2月17日,游人在温县陈家沟景区赏灯游玩。元宵节来临,温县陈家沟景区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一派喜庆热闹的节日景象。徐宏星摄 |
□本报记者杨凌本报通讯员魏军郭凯
“走,看晚会去喽!”2月16日,中牟县青年路街道民主街村群众手拎板凳,相互打着招呼向着舞台的方向聚集,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迎元宵节的喜庆氛围中。
衣食足而文化兴。在钱袋子鼓起来、环境美起来之后,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何让过年更具“年味”,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办好“村晚”即是中牟县在“乡村文化如何振兴”答卷上书写出的精彩一笔。
官渡镇邵岗村是中牟县最早办“村晚”的村庄之一,进入腊月后,他们就精心创作和挑选节目。文化管理员金焕娣说:“大家的积极性可高了,由于晚会时间有限,一些节目不能登上舞台,大家还为此闹情绪呢……”
在大孟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鼓声阵阵,第七届广场舞、盘鼓大赛如火如荼进行;在姚家镇社区,糖人、剪纸、黑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引人入胜;黄河岸边,一群耄耋老人不顾寒风喊着号子打着硪,只为了参加雁鸣湖镇元宵节民间文艺大赛拿到更好的成绩,让传承了300多年的“黄河打硪号子”重现辉煌。
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春节期间,中牟全县举办各类演出和晚会的村庄已达133个,部分村的“村晚”已经进行了三届。
中牟“村晚”为何如此深入人心?“这是中牟县持续开展‘双优’‘双带’活动产生的效应。”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王成立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中牟每年投入8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双优”即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作品,“双带”即带动传统文化发掘传承、带动乡风民风改善。
每年近300场演出,队伍走到哪里,群众的欢声笑语就跟到哪里。演出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王成立道出三条原因:接地气,演出内容都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本地化,演员八成以上都是中牟人,十里八乡的好些人都认识;连乡情,一些外出有才艺的人员也纷纷回来参加演出,常回家看看的结果是老人孩子都开心了。
“双优”“双带”的有益探索和深入实施,不仅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也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为全县“村晚”遍地开花奠定了基础。“农民富起来了,精神需求也不能‘留白’,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村晚’等弘扬文明新风尚的文化活动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推进器。”王成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