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一位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记沛县歌风中学(如皋办学)发展二三事 |
|
||
|
||
|
||
|
2013年中考时,全县考生成绩前100名,只有24人进入歌风中学,全县前800名也只有180人,不足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一年的高考成绩,唐文灿同学摘取沛县文科状元;指标完成率(指标同比增加15%) 107.30%,位列沛县第一;文化二本上线率达到51.48%,列沛县第一,徐州市80多所学校中位列第六;实验班二本上线100%,一本上线76.6%;中考前3000名各分数段高考上线率列全县第一,其中中考前200人高考上线达100%。据徐州市教育局的统计,歌风中学从“入口”看“出口”,2016年进步幅度位居全市第一。 2017年应届毕业生在2014年中考时的成绩,全县前100名只有21人,全县前700名也只有223人,进入歌风中学学习。这一年的高考,沛县的文、理科状元又一次花落歌风中学,本科上线率达到91.7%,位列沛县第一,全市第八。眼下,2018年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在3月份刚刚结束的全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中,沛县文、理科成绩第一名都来自歌风中学,让人再次看到了歌风中学的教学实力。 不仅如此,作为沛县政府唯一指定的定点高考补习中心,歌风中学还承担着为全县有志青年补习服务的重任。几年来,每年补习增分平均达到30分以上,增分最多达到140多分,每年让数百名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本科梦,让更多学子圆了各级各类大学梦,不仅扭转了沛县考生到外地补习的局面,还吸引了周边县市的学生前来补习。 实实在在的数据已经说明了问题:“入口”端不占优质生源,没有尖子生,“出口”端连续三年屡屡创造新辉煌,歌风中学(如皋办学)的合作办学模式成效斐然。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徐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徐州市社会诚信学校”“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州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歌风中学以“学风好、考风正、管理规范、教风严谨”享誉徐州教育界,以“严、精、细、实”的管理,彰显办学特色,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成就人生梦想。学校先后承办徐州市“学南通,推学讲”现场会,徐州市数学、化学、历史等学科高考研讨会,学校每学期举行开放日活动,促进交流,深化高效课堂改革。 刘国银校长介绍,虽然歌风中学规模相对小一些,每年招生人数只有同类学校的一半,但是学校通过三年的培优补差,因材施教,让中考成绩较滞后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让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年攀升。 ◎文/ 林刚 图/秦媛 六年,2190天。 对于沛县歌风中学(如皋办学)校长刘国银来说,今年的5月18日是个很特殊、很难忘的日子。2012年的这一天,刘国银离开如皋老家,告别亲朋好友,第一次来到了当时还完全陌生的沛县,接任沛县歌风中学(如皋办学)校长职务。如今,已整整六年。 歌风中学的校园环境从原有的破旧不堪,跃变为景观别致,四季有花,充满书香文化的悦读空间,环境优美,钟灵毓秀的学习乐园;这六年,歌风中学在每年新生资源不占优的情况下,连续培养出了全县的文理科状元,本科上线率连续领先,已成为徐州市“教育学南通,水平双提升”的成功典范。而六年光阴,校长刘国银从满头乌发变得两鬓斑斑…… 坚持实行德育导师制 献着宝贵的青春与才智。学校以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活力四射”的智慧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如皋选派的20多名骨干教师和沛县籍名特优教师为依托,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通过“师徒结对子”“赛课搭台子”“录课树牌子”等多样化途径,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升。歌风中学与如皋市白蒲中学、石庄高级中学、如皋二中、搬经中学等先后互派300多人次交流互学,歌风中学先后有15名教师到如皋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实习,有4名教师被选派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培训学习。 学校把“青蓝工程”和“三课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制度定下来,有力保障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每学年第一学期实施“三课活动”。每位教师在年级学科组内上选拔课,各组推荐教师参加学校优秀课评比,学校在全体教师会上公开奖励,最后学校推荐最优秀的教师与沛县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搞对外开放活动。每学期的第二学期学校进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评比活动,年轻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各备课组精心打磨,教研组集体研究,最后呈现给全校教师一堂堂精彩的汇报课。去年该校到徐州市参加优质课评比的老师有9位获得一等奖。 目前,学校特聘特级、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86人,市县级名教师5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8人、研究生16人。近年来,有12余名教师获得教学比赛省市级一等奖,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同时,两地教育继续保持密切合作,按照政府协议,如皋每年都有各学科骨干教师分批来歌风中学引领指导教学工作。 在刘校长的引领下,学校秉承优良教育传统,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践行“诚博恒活”的校训,全面实施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徐州市“学讲方式”,实行精细化管理,致力打造“苏北一流的特色高中”。业务上同时接受两地教育局的督导,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赴如皋挂职培养,定期聘请南通名优教师来校讲学或同课异构。目前如皋市教育局已把歌风中学作为如皋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如皋教育质量管理考核体系,每学年从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始至学期末考核评价终,歌风中学与如皋教育实现了“四统一”:统一教研、统一教学内容安排、统一考试阅卷、统一考核评价。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如皋各高中同步,学校利用扫描和网络技术,实现了月考、期中、期末与如皋同步考试、同步阅卷、同步分析。通过网络阅卷系统,教师分工协作,共享试卷分析与教学指导反馈,通过成绩比照,学校对照标准找差距,明确问题,对症补偿。 取得好成绩并非让学生们死读书、读死书,歌风中学成绩的取得一靠高效课堂,二靠学习方法,三靠丰富的课外活动。 刘国银校长介绍说,学生终身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学校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歌风中学坚持实行德育导师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为之聘请成长导师,导师手中的记录手册包括学生个性特征、道德素养、身心状况、兴趣爱好、各类奖惩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亲情化、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以学生生涯规划、十项能力达标等为主要抓手,系统地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实行封闭式管理;推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认真落实“提优辅弱”,大面积、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发掘每位学生特质特长,从生活、学习、成人等方面全方位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及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22个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涉及文学、音乐、绘画、体育、播音等方面,学校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环境教育、礼仪教育、文明习惯教育、健康消费教育等,聘请法制副校长做法制讲座,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名师开设心理讲座,组织学生清明节祭扫淮塔,深入社区敬老院敬献爱心,每学期开展一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帮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各类艺体活动开展有条不紊,形成精品校园文化景观,充实着歌风学子年轻向上的生命。 一切从头开始 “我是被‘骗来’的。”刘校长玩笑说,“当时安排我到沛县工作三年,后来沛县和如皋又续签合作协议到2021年,而我这一干就是6年了。”6年时间里,刘国银校长在歌风中学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他已经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刘国银校长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到沛县那天是2012年5月18日,当天正好是沛县旅游文化节开幕的日子。“说实话,当时沛县的高中教育是一个低谷,很多家在沛县的学生到徐州市区、铜山郑集甚至于到苏南、南京等学校就读。全县每年的高考成绩本科上线率很低,在我当时工作的白蒲高级中学,一个学校的本科上线人数都过千。那时候我也不想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来工作,毕竟离家太远,人生地不熟,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甚至气候条件都不是太适应。"刘国银校长回忆说,“特别是到了学校一看,心里就更凉了。校舍陈旧不说,校园里杂草丛生,操场竟然还是煤渣铺的。原来学校的100多位老师从好几所学校借调过来,编制都在其他学校,有一部分还是代课教师。这样的教学条件和如皋是没法比的,只能一切从头开始了,必须重新创业。” 打造国际合作办学特色 凭借近40年的教育管理经验,据刘国银校长介绍,为学子们寻找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走国际化合作办学将是歌风中学的重要举措。 今年3月初,刘国银校长跟随徐州市中学校长考察团前往泰国博仁大学中国-东盟国际学院参观学习考察。泰国博仁大学是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推荐留学高校,中文学院独立出来之后成立了中国-东盟国际学院(china asean international college,简称dpucaic),是博仁大学直属学院。经泰国教育部比准,面向中国和东盟各国招收留学生,学校采取全中文授课,中英泰多语言全面培养,是全泰国唯一的一家全中文课程院校,在读学生有很多准备来华留学的泰籍学生或来自于中国及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其学历可获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可按国家组织人事部门入挡,是报考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升职的重要依据,与国内统招同学历水平学生同等待遇…… 在考察期间,刘国银校长参观体验了该学院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设施(体育馆、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教学设施,课程设置等),和目前已在泰国就读的徐州籍学生以及外省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具体情况,和院方领导进行交流并就如何合作进行了深度探讨。 刘国银校长介绍说,歌风中学的国际化合作办学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初始合作阶段,和学生家长交流,在高三学生中选择部分家庭有一定经济实力,心理健康的学生报考。考察交流阶段,学校计划利用暑假期间,安排高二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到博仁大学考察游学,让他们亲自去了解博仁大学办学情况,亲自体验留学生活,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欲望;深度合作阶段,逐步转变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力争在高二年级建立国际班。这个国际班分成两大类,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和加拿大合作,部分基础够不到本科线的学生和博仁大学合作,逐步形成歌风中学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 采访中,刘国银校长说了这样一段话:教育是一件大事,需要俯下身子,静下心思,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眼睛看的越高远越能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还需要学生的努力,更需要学校长期的坚持和付出,这种付出和别的行业不一样,需要一种情怀,在内心热爱教育工作,当一生追求的事业来对待。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优秀程度,往往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一向务实敢于挑战自我的刘校长默默接过这个担子,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沛县这个即将成为第二故乡的地方。撸起袖子加油干是第一选择。 在沛县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歌风中学(如皋办学)的条件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政府先是将原法院、检察院整体交给学校做教学辅助用房,后来将原交通局整体装修后移交给学校使用,大大改善了教学条件。先后投资120万元改建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种植了天然草坪,新建了体育看台、乒羽活动中心,更换了所有体育设施,路面进行沥青化改造;2016年,又斥资140万元对所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和宿舍楼进行了全面内外装修,每幢学生宿舍楼安装热水供应系统和淋浴系统。每个教室安装了最先进的多媒体一体机和2台空调,并对图书馆、实验室等进行了升级改造;今年经政府招标,学校投资近100万元对微机房,校园网络进行升级改造,让每位学生能够进机房进行自主微课学习。学校还增添和改造了校园绿化和景观,每幢楼上都有独特的文化景观,每个教室前都有一个“三字经”或成语小故事或中华文化故事。 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师生眼中的歌风 从2012年接手歌风中学至今,刘国银已经送走了三批应届毕业生,每年高考本科过线率在全县高中学校里都处于领跑地位。短时间内立竿见影取得如此教学成绩,让刘校长感到很欣慰,但长久以来始终有个困惑在刘校长的心里挥之不去,那就是生源问题。全县中考成绩的前100名,乃至于前1000名中,录取到歌风中学的学生只有很小的比例。 看了下面的几组数据,就不难理解刘校长的欣慰和困惑了。 2015年的高中应届毕业生是两地合作办学后的首届毕业生。这些学生在2012年中考时的成绩,全县前100名只有16人,全县前800名只有105人,选择进入歌风中学。到2015年高考时,歌风中学考生分别夺取沛县的文、理科状元,文、理科成绩前三名都出自歌风中学,理科前20名歌风中学占12名, 文科前20名歌风中学占17名。刘雨同学以407分考入清华大学;歌风中学的指标完成率122.2%(指标同比增加10%),列全县第一;文化二本上线率为41.49%,列全县第一,徐州80多所学校中位列第十;实验班全部达二本线,一本上线率达67.35%;2016年高考全县前100名分数段较中考时增加了23人,高考前200名分数段增加了41人。 2016年应届毕业生在 趁着课间休息,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老师,听听他们心中的歌风中学是怎样的。 张珞弦: 女,高三(1)班语文课代表 2015年我的中考成绩全县排名是560多,在歌风中学高一全年级大概100名左右,现在年级排名50名左右。当时选择歌风中学是因为离家近,现在我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我很喜欢歌风中学,我渐渐感觉到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马明: 男,高三(6)班英语课代表 我2015年中考前,比较喜欢玩游戏,经常去网吧,成绩很一般吧。中考的时候算是一次神奇的爆发,竟然考上了歌风中学,在高一年级450多人中排260多名,现在在年级里排70名左右。选择歌风中学,我明显地感受到,通过努力能够得到尊重,内心很受鼓舞。还有就是这里老师的指导方法特别适合我,每个老师都有很擅长的一面,对待学生宽严相济。 钱维军: 男,高一(8)班班主任 我原来在如皋二中工作,2012年8月来到歌风中学,快6年了,可以说见证了歌风中学的变化,自己在专业成长上也得到很大提升。我和刘校长住在同一个宿舍楼,每天清晨他都会到各个班转转看看,工作上是个勤奋、认真、讲原则的人,私底下对年轻人的成长很关心。 刘晓侠: 女,生物老师 我是徐州本地的老师,2013年进入歌风中学工作。我周围有很多如皋过来工作的老师,他们教学上特别细致、周全、经验丰富并且更耐心,引导学生学习做的比较到位。学校每年都组织很多赛课活动,安排老师去如皋的学校学习,我去过两次,感觉收获很多,专业成长也得到很快提升,我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 教育者,就是点灯人 教育,就是点灯;教育者,就是点灯人。在歌风中学,校长、老师、学生,彼此点燃、辉映! 从沛县歌风中学(如皋办学)这块牌子挂到校门口那天起,由如皋优秀教育管理人员和优秀教师组成的先进管理团队,全面托管歌风中学,学校在悄然间进行着一系列教育改革创新,新的师资团队、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式。 和刘国银校长一起从如皋来到沛县的,还有两位副校长、20多位如皋籍优秀老师。六年来,他们为沛县教育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奉献了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们影响着,带动着无数沛县籍教师,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多年扎根沛县热土,为沛县教育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