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与人民生活舒适度、幸福感密切相关。住有所居,也要住有宜居,城市更新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更是一种以新焕心的生活方式,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山东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城镇原住民的居住空间品质大幅改善,新市民的归属感显著增强,在“住有优居”的民生保障方面交出了一份温暖厚重的答卷。
“城中村”蝶变
有着千年历史的刘智远村,曾经是济南最大的“城中村”,巅峰时村子里居住了近万人的流动人口。低廉的物价以及周边发达的交通,让这里成为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里的第一个“落脚点”。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让“老旧脏乱”城中村日益显得格格不入。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的生命线系统较为混乱脆弱,建筑缺少必要的防震设计,棚户区改造成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幸福工程。
沧桑巨变。作为济南市首批规范化旧村改造项目试点,刘智远村的一千多户村民处在由村民向市民转变的历史交汇期。
济南刘智远小区安置房项目一期 。济南市住建局供图
“现在我们也住上有暖气、有车库的高楼大厦了!”60多岁的谷士勇是土生土长的村民,他形容自己去年10月搬到安置房的日子,“这里设施好、环境好,绿化好,跟以前比好像变了个天地”。
谷士勇和老伴的新家,是大气的中式装修,宽敞的阳台上,几盆枝繁叶茂的的绿萝在阳光下生机盎然。儿子一家就住在隔壁户,两代人彼此独立却又方便互相照顾。
走在这座大型社区,触目可见绿色草坪和树木,几乎两栋楼之间就有一个迷你社区公园,绿化率达到35%。绿、黄、橙三色构成的小区幼儿园已经投入使用,卫生站、文化活动站、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等在内的23项配套设施让村民们体验到了新市民的生活品质。
仓禀实而知礼节。“以前村里的路垃圾遍地,一下雨就到处是泥泞,污水横流,现在又宽敞又整洁,大家也都注意爱护小区的环境,不会乱扔垃圾。”保洁员许大姐深有感触。
刘智远安置房项目负责人、济南历下控股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贺建新介绍:“项目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文明型住宅社区,建设标准为绿色一星建筑,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其中项目一期占地约188亩,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规划11栋高层住宅楼和6栋配套楼。安置房为2536套,户型分别为60平方米、94平方米和141平方米。”
自2005年实施大规模棚改以来,济南16年间累计新开工棚改安置房31.6万套,惠及百姓80余万人。至2020年,济南市大片区的棚改项目已经实施完毕,剩余“小、难、散”的零散棚改项目,资金筹集难度大、项目成本收益难以平衡,棚改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为破解这些难题,济南迎难而上,啃下零散棚改“硬骨头”,刘智远小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难度极大的民心工程。不仅涉及搬迁、改造等复杂工作,还面临着资金配套等压力。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努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度,才能稳步实现棚户区群众的安居梦想。
“对成本收益难以平衡,资金缺口很大的项目,创新实行‘局部不能平衡的就整体平衡,短期不能平衡的就长期平衡,静态不能平衡的就动态平衡’的原则,同时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造性实施‘功能性国企实施,国开行贷款支持’等棚改融资方式,完善‘带条件土地挂牌出让’、规划优化等配套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及其他社会资金。”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融资创新成为强大动力,加快了棚户区改造步伐。”
“为民棚改”,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告别低矮破陋的居所,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棚户区改造能让人民群众住房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巨大转变。如果说发展是力量之源,那么民心就是施政之向。
群众“所急、所需、所想”,是山东棚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2014年启动拆迁,安置房2018开始建设以来,刘智远城中村改造指挥部便按照“因地制宜、一项目一策”的原则科学制定征收补偿方案,以“给父母盖房子”的标准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全方位考虑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尊龙凯时入口的解决方案,制作出严谨细致的工作流程,作为推进工作的依据。
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制定房屋征收“最低套型”安置补偿标准、城中村改造生活保障房等特色棚改“贴心”政策,及时发布、准确解读棚改“让利于民”的政策措施,发动居民深入参与安置房选址、户型设计等工作,充分尊重棚改居民的参与权、决策权。征迁方式上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步开展审计监督,实现征迁和谐推进。
新旧转换,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推进让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欠账”也正逐渐补齐。
以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为方便群众出行,相关部门率先打通了贯穿片区的经十一路西段“断头路”;为确保回迁户入住就能用上正常的水、电、气、暖,相关部门提前与各专营单位做好对接,确保同步验收交付,入住即开通;针对安置区居民入住后的入学需求,相关部门着力完成教育用地征收拆迁,并积极启动配套幼儿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作。
据了解,仅在山东济南,有多个棚改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经十一路棚改项目获得“2021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保障房项目)”,华山片区棚改项目实施后建设的中海珑岸二期项目,获评第十届(2021-2022年度)“广厦奖”。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改善百姓居住条件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弥补城市经济发展空间短板的必然要求,是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
在济南市吴家堡、华山北等重点片区,棚户区改造分别为城市建设发展释放出约6750亩、3000亩储备用地,跳出“就棚改而棚改”的老路子,与产业园区、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垫高了城市发展的“洼地”,为城市新动能发展区建设提供了巨大空间。
2020年5月5日,济南市获评全国“棚改激励支持城市”,今年7月,又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成效明显被国务院督查激励,这成为山东棚户区改造走在前列的最好证明。
7月30日,泰安民生工程——泰安东平街道赤脸店社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4栋单体楼全部封顶,距交付节点更近一步。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山东棚改安置房建成13.76万套,建成率超150%。
风正扬帆再起航。2022年,山东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45.95亿元,带动市、县两级预算投入259.13亿元,重点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任务,在兜牢民生底线基础上,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推动民生工程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