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12月30日电 (汪瑞华)“一校三院”技术力量反复论证、78项体检指标、6.02万份市民问卷……12月30日,《安徽省城市体检报告》正式出炉。
从体检结果来看,安徽省城市“身体健康”等级良好,尤其在居住条件、市政公用设施、历史文化保护等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其中,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015年底的34.7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2平方米左右。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依申请应保尽保,棚户区改造住房135.81万套,总量位居全国第四。
在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方面,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96座、总规模达723.5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2%;已建成运行95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另外,日供水能力1079万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99.6%;供气管道长度32万公里,年供气40.5亿立方米,燃气普及率9.24%;城市蓝绿空间比例不断扩大,16个设区市城市建成区蓝绿空间占比均值达43.73%,绿地率达38.49%。
值得关注的是,体检报告指出,目前安徽全省共有15座历史文化名城、21个历史文化名镇、45个历史文化名村、35片历史文化街区、5820处历史建筑,数量居全国中上等水平。
此外,体检结果也指出了“城市健康”的不足。根据报告,安徽省在城市宜居性、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以及基础设施系统配套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城市风貌特色还有进一步提升和改善的空间。
针对已查找出的短板和问题,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表示,下一步将城市体检成果纳入城市相关规划计划、制定任务清单,作为实施城市更新的依据,在补齐建设、改造提质、保护利用以及常态化体检等方面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