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依托地理区位优势,整合长江航运、公铁水多式联运等中转和运输功能,成为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和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是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的首要发展目标。
而今,距离达成目标已越来越近。
江河出发 向海而兴
站在港区内,放眼望去,龙门吊升降腾挪,一片繁忙。“我们2022年入驻郑蒲港的头一个月就开始发船。”安徽飞远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刑梁说。
近年来,郑蒲港新区依托综保区、对外开放港口和口岸、肉类进境指定监管场地、自贸联动创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五大平台叠加政策,围绕保税加工、冷链仓储、进出口业务等开展精准招商。
飞远物流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入驻郑蒲港的物流企业之一。“我们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马鞍山周边地区,运输成本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郑蒲港这边优势很大。”刑梁介绍道。
作为安徽境内长江以北唯一的万吨级深水港,郑蒲港的区位优势毋庸置疑。在充分发挥综保区和区港联动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多式联运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约15%。
在政策叠加的辐射效应下,飞远物流的业务量增长突飞猛进,2023年,实现吞吐量约5万tue(集装箱计量单位),完成贸易额2.1亿美元,出口产品主要为白色家电、火车轮毂等。
“今年第一季度运量相较去年有大幅度上涨,全年预计有望突破7万tue,完成贸易额4.5亿美元。”展望未来,刑梁信心满满。
刑梁的信心源自于港口能力的不断提升。自建成起,郑蒲港积极开辟新航线,优化进出港通航环境,提升港口承载能力,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航运周转能力不断增强。
“怀安江集”号船从上海港发往郑蒲港,“安吉川达”号船装载白色家电、空调配件等由郑蒲港发往上海港……郑蒲港集装箱装卸业务稳步增加。“今年以来,郑蒲港件杂散货吞吐量达27.17万吨,同比增长35%,集装箱吞吐量达1.75万标箱,同比增长56%。”安徽省郑蒲港务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部部长徐征介绍说。
据悉,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郑蒲港的“两个中心”建设硕果累累——粮食交易中转中心建设不断加强,粮食初产品经郑蒲港口可辐射遍及长江重庆以下以及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省市;钢材仓储中心建设也已形成相当规模,郑蒲港已成为沪、苏、赣、湘、鄂等省份大型钢铁企业在皖的重要集并地。
郑蒲港新区。郑蒲港新区管委会供图
铁水联运 四通八达
最近,马鞍山郑蒲港铁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建文很忙。
“2021年专用铁路刚建成的时候,全年运送货物3.2万吨。今年这才三个月不到,已经超过11万吨。”运量的大幅上涨,让刘建文忙得不可开交。
站在货物转运场,一列从铜城闸站驶来的火车正停靠在此卸货。刘建文指着卸货区繁忙的吊机告诉记者,该条铁路专线自淮南铁路铜城闸站引出,向东经芜湖沈巷、白桥、姥桥,至郑蒲港新区再至郑蒲港港区。全站共4条1050米到发线,3条货物装卸线,能容纳超过100辆货车,2000箱20英尺标准集装箱作业。
郑蒲港铁路专用线是马鞍山郑蒲港集疏运体系建设的关键项目,是安徽首条建成投运的疏港铁路专用线,同时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建成的铁水联运工程。前两年试运营期间,运输货物以废钢材、化肥和稻谷为主,到了现在,运输货物则以海铁集装箱为主,在货源开发上实现了初步转型,在货运量上取得一定突破。
“郑蒲港铁路作为新型铁水联运工程,将铁路货场功能前移至港口,通过水运班轮和铁路的有效衔接来完成货物运输,进一步提升了港口集疏运能力。今年以来,郑蒲港铁路货运量达13.6万吨,已超去年全年运量的一半,预计今年货运总量可达50万吨。”刘建文说。
郑蒲港铁路有限公司货物转运场。郑蒲港新区管委会供图
秉承着“水铁联运、通江达海”“追求精益物流、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目标,该铁路专线的开通运营对于马鞍山市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打造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推进江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等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郑蒲港新区锚定省政府赋予的新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大物流体系建设,与合肥市、安徽省港航集团共建“飞地”港口,吉利smart新能源汽车、美的空调、隆基光伏等从郑蒲港码头、铁路中转出口,“区港联动”“铁水联运”取得新突破。
“我们将紧盯‘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新发展战略持续发力,启动一期码头改扩建和铁路专用线延伸工程,加密班轮航线,推动货运中转水平实现新突破;常态化开展港池清淤和综合砂利用,推动港口通航能力实现新突破;围绕‘保税 ’‘物流 ’等产业方向,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lng等新业态,推动口岸经济、临港产业实现新突破。”郑蒲港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沙德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