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子 又到了稻花飘香的季节,阳光下的稻花金灿灿的,散发着幽香。 穿过崎岖不平的山路,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梯田,梯田下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旁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每年金秋时节,稻子快收割的时候,也是收稻花鱼的时候了。生长在稻田里的稻花鱼,有的稻花鱼是过冬的,也有的稻花鱼是谷雨时就和秧苗一起种下的鱼苗。在苗家,稻花鱼和其他丰收的农作物一样,收获稻花鱼,也是苗寨里一份收获的喜悦。 在苗家,春季里放养的稻花鱼苗,几乎都是鲤鱼,过了春季再放养的鱼苗就是鲫鱼了。苗家,每个季节都会放养不同的鱼苗。 黔东南推广一种叫垄稻养鱼放养法,就是垄上栽种稻子,垄下放养鱼苗。到了秋天,稻子收割后,主人会捞出一些稻花鱼,还有一些稻花鱼仍然留在稻田里过冬,苗家人管这种在稻田里过冬的鱼叫“过冬鱼”。越过冬季的稻花鱼,肉质更加细腻紧致,炖好的“越冬稻花鱼”胶质浓浓的,要是等放凉再吃,胶质浓浓的鱼汤会变成劲道的“鱼冻”,比“肉冻”好吃多了。 在苗家,要是远方来了客人,主人必是要亲自带着客人一起去稻田里捕捉稻花鱼的。苗家人用稻花鱼款待客人,既是一种对客人的尊重,也象征着吉祥如意,财源滚滚,年年有余,主人和客人皆大欢喜。 捉稻花鱼时要先放稻田里的水,稻花鱼才会浮出水面。这时再拿起抓鱼的鱼篓,一篓子捞下去能捞起好多条稻花鱼。第一次到苗家捞稻花鱼,我壮着胆子脱下鞋子,胆颤心惊地光着脚下到稻田里。先学着苗族阿姐的样子在挖开口的稻田边支好大大的鱼篓,然后和阿姐们一起慢慢分开稻丛,一群人兴奋地大呼小叫着,拿着竹竿、铁锹或者竹扫把,一起往竹篓方向赶着鱼。有几条鱼儿呆萌呆萌的,顺着水流自己就游到了竹篓里。捉到稻花鱼,我们开心得哈哈大笑,将稻花鱼带回了阿姐家的客栈。晚餐要品尝自己捉的稻花鱼了,我们心中满满的喜悦。 厨房里,大家忙着杀鱼刮鳞,苗族阿姐把清洗干净的稻花鱼先用香料和米酒腌制一会儿,把大一些的稻花鱼留作红烧、做火锅或炖汤,小一些的稻花鱼则用菜籽油煎得两面金黄,撒上些芝麻盐,酥脆、鲜嫰,让人满口生津。 接下来,苗家阿姐会把大一些的稻花鱼切成鱼块,放上料酒、酱油和花椒八角,加上姜、紫苏等香料腌上半个小时,再把鱼块放到铁锅里用菜籽油煎成金黄色。鱼块盛出后,铁锅里再放少许底油,葱姜蒜和切得细细的红辣椒丝一起下锅炒香,还要放些野生的鱼香草一起炖鱼块,这样炖出来的稻花鱼汤汁鲜美,鱼肉原汁原味。 当炖好的稻花鱼出锅后,香味氤氲而出,我们几乎立马就流出了口水,迫不及待地拿着竹筷夹着大块大块的稻花鱼入嘴品尝,辣度适中,味道鲜美,我们便开始大快朵颐。好客的苗家阿姐端出了自家酿造的米酒,倒在一个个大碗里,一时间大家推杯换盏,大口喝酒,大口吃鱼,不亦乐乎…… 关于稻花鱼,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田螺姑娘”的神话故事。说是苗家大山下有一个孤儿叫喜生,他耕种的稻田里养了许多稻花鱼。稻田里有一位修炼多年已经得道成仙的田螺精,心中非常同情勤劳善良的喜生,于是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终日陪伴着喜生。这个神话故事虽然普通,但在百姓心目中,神仙也羡慕有稻有鱼儿的诗意生活啊! 每当想起苗寨的点点渔火,我都会不由得回味起那稻花鱼的滋味。而其实,那稻花鱼已不仅仅是一种美味、一份温馨了,它更代表着苗族的农耕文化,古老,多彩,引得人流连忘归,念念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