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汉生
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凭着一挺高射机枪,击落敌机三架,击伤四架,其中有两架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战斗机,荣立一等功,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作为一级战斗英雄,退役后他回到家乡,过上了平淡而平凡的生活。
他说:“在跨过鸭绿江时,我们战士都停了下来,向后转,立正向祖国宣誓一定奋勇杀敌,为祖国争光。我的许多战友都牺牲在战场,而我能活着回来,享受着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已经足够……”
一
离开战火硝烟,告别军营,曲指一算已有32个年头。过惯了平淡恬适日子的张立春,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让他激动亢奋颤抖,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抗美援朝战场,在志愿军二十三军67师的庆功大会上,自己被授予“打佩刀式能手”称号,聆听首长宣读通令嘉奖的时刻。
那是2011年2月13日,大红灯笼大红对联映红了城市乡村,春晚的欢快旋律还飘散在街头巷尾,人们正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此时,在央视12频道“春节特别访谈节目”《相逢》的演播大厅里,4位志愿军老兵先后来到嘉宾席上。轮到张立春上场了,主持人带他走到另外3位志愿军老兵跟前,问道:“你看看,他们都是谁?还能认得出来吗?”
张立春扶了扶眼镜,凑上前仔细看了一会,惊喜地叫了起来:“你是洪炉吧?二十三军的战地记者?”他往右边挪挪,看着眼前的瘦高个问道:“你是蒋庆泉?”看了一会另一个,他摇了摇头,说:“这个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了。”洪炉介绍说:“他是陆洪坤呀!”3个人激动地抱在了一起。主持人在一旁向观众介绍:“他们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蒋庆泉,‘打佩刀式能手’张立春,战地记者洪炉,当时和蒋庆泉用步话机对讲、亲耳听到‘向我开炮’的陆洪坤。分别50多年,这些岁月里,他们一直互相打听着、想念着,却一直没联系上。今天我们的特别访谈节目,把他们请到了演播厅,他们终于相逢。战火铸造的战友之情,比海深呀!”
男主持人问张立春当年是怎么打掉敌机的,张立春右腿跪下,左腿支起,两手做出紧握高射机枪的样子。俨然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战场。曾经的战地记者洪炉拿出一幅特意为张立春放大的照片,说:“这是当年你给金日成献花的照片,那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呀!”张立春接过照片,大家围在一起,看看照片上的张立春,又看看眼前的张立春,感慨万千……
二
1950年,张立春在父母的支持下,积极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两年的艰苦训练,1952年9月6日,随部队入朝作战。
1953年1月,张立春随所在的高机连进入一线阵地。1953年2月15日下午4时左右,一架敌炮兵校正机向我阵地飞来,指挥炮兵猛烈轰击我阵地。腹部装有盔甲的敌机有恃无恐、大摇大摆地在我阵地上低空盘旋,张立春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紧盯敌机航向不放,当敌机进入有效射程时,他立即用苏式单管高射机枪狠狠地给敌机三个点射,敌机头部中弹,拖着一股浓烟栽了下去。首战告捷,张立春荣立三等功,军部通令嘉奖,《战地报》记者洪炉随即作了采访报道。从那时起,张立春和洪炉就认识了。随着洪炉多次采访张立春,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1953年夏季,石砚洞北山战斗打响了,我军强大的炮火覆盖北山,炮击过后,我军迅速占领了敌军阵地。但美七师不甘失败,组织反扑。电影《英雄儿女》英雄王成的原型蒋庆泉,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涌现的。当时洪炉采访后,就此撰写了《顽强的声音》。战斗中,美军4架战机咆哮着向志愿军阵地俯冲过来。在战友的协助下,张立春单膝跪地,身子紧紧地依托在高射机枪上,眼睛盯着敌机。当一架美军战斗机向下俯冲时,张立春转动着高射机枪,待到敌机进入射程时,他立即扣动机钮,只见一道火光直射出去,敌机立即起火,冒着黑烟栽了下去。这场历时45分钟的激战,张立春击落敌机两架、击伤一架。战斗结束时,他身下已经铺满了厚厚一层滚烫的弹壳,裤子被烫出好几个大洞,腿上全是烫伤。强大的气流把他震飞4米多远,当他从沙石中爬出来时,眼睛被沙土糊住了,双耳流着血,听不到一点声音。
从入朝作战到战争结束,张立春共击落敌机3架,击伤4架,荣立一等功,并获得金日成颁发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抗美援朝结束了,志愿军二十三军67师召开庆功大会,授予张立春“打佩刀式能手”称号,通令嘉奖。
1955年9月,张立春被推选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在北京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当年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观礼。
1958年志愿军胜利回国时,金日成送行,张立春作为代表向金日成献花。2011年,洪炉和张立春重逢时,那张放大的照片就是此刻拍下的。
1958年,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接见了志愿军代表团。招待会上,杨勇将军向总理介绍张立春就是“打佩刀式的能手”,总理高兴地给张立春倒酒,并和他连干了两杯。
1960年6月,《解放军画报》11期的封面刊登了张立春的大幅照片,并作了事迹报道。
张立春如果把奖章都挂上,可以挂满整个前襟!但是,除非重大节日领导通知让佩戴,他都把奖章放在箱子底,像没有得过一样。如果他要把1960年6月那期的《解放军画报》到处送人,他可以掏钱买十几本、几十本,他没那样做。连家乡的父母都没给寄一册,只是在一次通信中,告诉了家人。
三
硝烟熏染的军衣还没有洗尽,炮声震聋的双耳还没恢复,1967年3月18日,张立春作为骨干被抽调到二十三军新组建的高炮团,开赴越南,投身到援越抗美之中。
两年后,他回到哈尔滨。休整半年,张立春转业到黑龙江省交通厅,分配到汽车战备大队。定为4级工,月工资50多元,相当于当时部队23级排职干部的工资待遇。而张立春是副连职干部转业的,他问也不问怎么个政策,就报到了。干了几个月后,长途汽车总站管理力量急需加强,就把张立春调了过去。到汽车总站上班的第一天,他看到候车室四五百平方米的大厅,椅子缺的缺、烂的烂;售票窗口不按时开,买票的上不去车,没买票的上满了,旅客吵吵闹闹,甚至在院子里到处大小便。张立春着手开展整顿工作。晚上,他踏着雪,步行十来里路到站长家做思想工作;白天,为了做驾驶员的工作,张立春又跟着车跑长途。此外,他还帮着打扫候车厅和车内的卫生。两个月之后,汽车总站就被整得像个样了。张立春赢得了站长的信服和尊重,站长家包饺子,都会给张立春捎上一份。
1969年底,哈尔滨搞战备疏散,张立春的两个女儿回到了老家——江苏省沛县胡寨乡,由奶奶带着,他的老伴则在牡丹江市。张立春想,一家四口分三处不是常法,不如趁着疏散,回老家吧。厅领导做他的工作让他留下来,并让他到交通厅科研所当领导。有一次,厅里派他到上海出差,以便顺道回老家看望老人和孩子。哪知,母亲已患喉癌,只是怕影响他工作,一直没告诉他。回到哈尔滨,张立春给厅领导讲了。领导非常同情他,说:“既然这样,那你就回老家吧,也好照顾老人。”
1970年底,张立春回到了沛县。接待人员对他说:“你是从省厅来的,我们这里没你对口的单位,你到基层去吧。”张立春什么也没说,表示:“行啊,有份工作干就行。”
如果,当时他多说几句,亮亮他英雄的历史,有关部门和县领导,一定会考虑给予关照,分到县里某机关,或县属某局的,可是张立春一字没提。
张立春被分到食品公司,到城南门热闹地段的一个门市部卖猪肉。他一米八多魁梧方正的个子,往那一站,高出柜台一大截。切肉,过秤,洗刷案子,都要弓下腰才行。起初,一天干下来,他腰酸背疼腿麻,后来才慢慢习惯了。他每天提前到门市部,先把肉案子洗刷干净,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蹬着三轮车到公司冷库提猪肉。猪肉是半个猪一扇,在冷库冻得硬邦邦的,上面布满一层白霜,有几十公斤重。用手去搬,手指都被冻得通红。张立春把围裙往肩上一搭,搬起一扇肉,扛上肩就送到了车上。再返回门市部,卸下肉,分放停当,便开始迎接顾客。对待顾客,他决不短斤少两,不论男女老少他都一视同仁,很受大家的欢迎。
1974年夏天,张立春被调到纺织厂做保卫工作。纺织厂女工多,曾经有一段时间,下班后女工不敢独自回家。每到下晚班时间,厂大门就有一堆亲属等着接她们下班。张立春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到厂附近的村庄、单位走访调查,摸清了周围的治安情况,并得到派出所的支持,狠狠打击了流氓势力。每逢春节,张立春都会把轮休的机会让给离家较远或年轻的同志,从除夕到初五,坚持值班。连续18年,年年如此,直至他退休。
张立春就是这样,不论工作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都默默奉献着,不显山露水,不张扬夸耀。心湖的水不管遇到什么风雨,始终是那么平静,坦然,自如。
四
张立春的两个女儿,都不到50岁就退休了。她们自找门路,在街头卖苹果、炸油条。有人说:“别憨,让你老爹去找县领导,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可女儿们没有去做父亲的工作,张立春也不去找领导。
回到沛县几十年,当人们行色匆匆地从张立春身边走过的时候,已经没有几个人会特意去注意他。他一等功臣的光环正渐渐淡去。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张立春是个卖猪肉的,是个站大门的安保。
知足常乐。张立春常对孩子们说:“和我一批当兵抗美援朝的,沛县胡寨乡有三四十人,光张洼一个村就十八九个。有贾云明、张正珠、张道明、刘长庆、李根柱……他们都是那么年轻,还没有娶妻生子,还没有一个家,还没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就牺牲在战场上了,没能回来。我活着,就是幸运的啦。参军前,咱是叫花子,不知啥时候就会死在哪里。咱能活到现在,生活好几百倍,还有啥不满足的!再说了,英雄功臣也是人,牺牲的人没法说自己,我们活着的,哪能光剩一张嘴,用来表白自己!”
2021年10月8日,张立春与世长辞。如今,在青山绿水怀抱中的“徐州好人园”,张立春的雕像就矗立在绿树丛中:一位年轻的军人右腿跪地,左腿支起,双手紧握高射机枪,目光炯炯地看向天空……
来源:2023年7月31日徐州日报07版 放鹤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