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张瑾
7月9日,来自北京、武汉、南京、扬州等地高校的学者与徐州高校同行相聚在江苏师范大学,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中国形象:审美规律与艺术构建》出版研讨会。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的《中国形象:审美规律与艺术构建》,是江苏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徐放鸣研究团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针对《中国形象:审美规律与艺术构建》内容,对如何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塑造好大国形象,展开了深入探讨。
深化中国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于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出要注重塑造四个大国形象,即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涵盖文化层面、社会层面、外交层面和制度层面。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方忠指出,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对于推进文化理论创新繁荣发展和新时代中国人文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了全局工作的重要地位,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娄峥嵘从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三个方面,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构建面向世界的中国形象新思考
由徐放鸣主持的《中国形象:审美规律与艺术构建》项目,从理论阐释、文学创作、影视作品、域外文本四个维度对国家形象塑造进行透视,全景式展示了中国文艺“自我形象”与“他者形象”的复杂互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凝聚着团队对新时代中国文艺如何构建面向世界的中国形象的新思考。
为什么要从艺术的角度研究中国形象问题?徐放鸣介绍,当今各国之间的软实力竞争都十分重视以文学艺术打造国家品牌,提高文化影响力,形成了若干引人注目的品牌形象,如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漫、韩国的韩剧、英国的莎士比亚、印度的泰戈尔等。艺术之所以能有如此效果,是因为艺术形式具有跨文化的可接受性和超越意识形态壁垒的亲和力,更易于在全球语境中打造国家品牌。
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中国更加重视自身的形象塑造和传播,重视讲好中国故事,提升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怎样按照要求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徐放鸣认为,当今国际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比拼,还是文化艺术、人文底蕴、价值观等软实力的输出和竞争,学术界需要勇担责任,全方位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以世界文明大视角研究自我审视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以文艺的形式塑造中国形象、阐释中国精神?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周计武教授表示:“全书对课题选取的文艺作品中国家形象的互文性、对话性、历时性和超越性进行分析,借助影视、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示中国的新形象,传播中国的新声音,坚定了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
“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选题,对于目前讲好中国故事、确立中国形象、回到中国问题、推进中国学术的历史要求,是一个积极的回应。”扬州大学文学院姚文放教授认为,徐放鸣教授团队对于“形象诗学”的探讨,突出审美“润物细无声”的功能,新见纷呈、新意迭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何平教授指出:“在中国崛起背景下强调世界文明的互释和互鉴非常重要。文明的互释和互鉴,能够矫正仅仅从自由、自我角度来建立起的定义、命名。在中国国力、世界影响力增大的情况下,以世界文明的大视角研究中国形象塑造,这样的理论著作,真正属于新时代。”
武汉大学文学院王怀义教授以正在热播的电影为例,认为当下的影视创作尚不具有明显的塑造国家形象的自觉意识,《中国形象:审美规律与艺术构建》研究,不仅可以为国家文化政策和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理论支撑,也为当下文艺创作尤其是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新起点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风貌
61万字的《中国形象:审美规律与艺术构建》中,富有具有理论深度的探讨与研究,以及茅盾文学奖作品《平凡的世界》、海峡两岸女性自传性小说《巨流河》、域外中国形象影像等文艺作品的样本分析,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称赞。
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张岩从出版的角度称此书不但理论研究非常扎实,不是空泛的口号式的堆砌,而且有非常丰富的具体的文本分析作支撑,新书出版之后,受到各方好评。
“文艺可以立体式全方位深层次地塑造中国、展示中国、诠释中国,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风貌和中国形象的巨大魅力。”作为课题组成员,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张玉勤教授表示有幸参与研究,受益良多。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田崇雪教授用“及时雨”来评价《中国形象:审美规律与艺术构建》的出版:“这部书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操层面,都有极强的资治意义。”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温德朝副教授表示,将沿着导师徐放鸣开创的新形象诗学理论视域,继续深入探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实践理路和审美价值。
立足当代文艺实践,聚焦中国当下的“形象焦虑”问题,与会的黄德志、葛大伟、沙先一、吴云、吕靖波、王昉、郑磊、刘彦顺、郝敬波、种海燕、李金梅等学者纷纷发言,表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再写当代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