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博
2021年1月24 日,李世博给沙凡打电话,说他已从徐州来到成都参加国际乐器交易会,想要臧继德的尊龙凯时入口的联系方式。李世博是当年徐州矿务局文艺宣传队的首席小提琴,臧继德是第二小提琴,两人合作多年。宣传队解散之后,臧继德从单位停薪留职去成都经商,现在是个有钱的老板。臧继德在宣传队与沙凡同住一个房间,多年一直保持着联系。李世博得到臧继德的手机号,马上打过去。臧继德十分高兴,尽地主之谊,两人喝着川酒吃着川菜拉着徐州的呱,互相聊着分别几十年的情况,又打开手机与在北京的沙凡视频,三个老弟兄甚是兴奋。
一
李世博,1954年出生,是徐州煤矿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小提琴手。他身材适中,长得很漂亮,唇红脂白,自来卷的头发乌油发亮,两只大眼睛透出一股子单纯和热情,就连眼睫毛也像女孩子一样翘翘的,标准的文艺范儿。1970年,他还是徐州市第五中学的学生,就被徐州矿务局作为文艺尖子生,特招进了脱产的局宣传队, 凭借精湛的演奏艺术,一直稳坐在徐矿乐队的首席金交椅上。
徐州矿务局宣传队有一把意大利出产的小提琴,深褐色花纹透着典雅高贵的气质。这把琴是1950年由贾汪矿区第一届文工队花了两千多元从香港买来的。现在两千多元不算大钱,在解放初期可是一笔巨款。领导把这把精心保管多年的小提琴交给李世博使用,他兴奋得用丝绒布把琴擦得能照见人影。
李世博拉小提琴没有接受过专业院校的正规培训,也没拜过老师,全靠自己极高的音乐天赋和勤奋的自学实践。当时处于“文革”时期,没有公开发行的小提琴练习曲。他设法找来圈内私下传抄的德国小提琴家开塞编写的小提琴练习曲,厚厚一沓子五线谱,起早带晚抄下来赶紧再还给人家。
当时局宣传队都住集体宿舍,他想起大早去练琴。当时刚参加工作每月工资才15块钱,买不起手表,睡醒一觉就翻身下床,抱着琴翻过局机关的墙头,跑到附近农村的一片油菜花地里练了起来。琴声把当地菜农给引来了,菜农问:“你这个小青年,深更半夜作什么怪?”李世博说:“早起会儿,练练琴。”菜农说:“这才夜里两点多钟,你啥时才能练到天亮?”李世博一听才两点多,只得悻悻地再翻过墙头回到宿舍躺下。打那后,他天朦朦亮时再起床,在局机关大院找一个偏静的角落练。琴声一响,忘情投入,都是看到有机关干部来上班,他才赶紧抱着琴、拽着谱架往食堂跑,稀里呼噜吃完早饭,准时参加队里排练。
一个星期天,李世博在家里练琴。世博妈妈将揉好的发面放在桌上醒着,准备先上街买莱,回来之后蒸馒头,临走时叮嘱世博看着点,世博一边拉琴一边点头。妈妈刚出门一会儿,不知哪来的一只大公鸡,跳到桌子上大口大口地吞食馍头发面。奇怪的是,这一切就发生在李世博眼前,他却视而不见,仍歪着头拉他的琴,似乎在为大公鸡的“饕餮”奏乐。就在此时,局宣传队的李治良上他家玩儿,一进门见此状,立刻扯着嗓门撵鸡。李世博这才如梦初醒,跳着双脚,扬着琴弓,跟在李治良后面撵鸡、骂鸡。
天赋 痴迷成就了李世博。练习曲从初级的《开塞》练到被称为小提琴圣经的《克莱采尔》,将运弓、把位、指法、音准,揉弦等小提琴演奏技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能完美演奏《卡门幻想曲》,《钟》《精灵之舞》《谐谑塔兰泰拉》《野蜂飞舞》等高难度乐曲。如《野蜂飞舞》每分钟要拉184至200拍,一拍四个音符,绝大部分是半音形成蜜蜂振翅的音效,算下来每秒拉12个音符。《霍拉舞曲》的演奏难度也很高,就是一些名家也难以完美呈现,要求下连顿弓32个音,而世博却可以完美连顿48个音。他当时的演奏水平不仅在徐州矿务局是绝对的首席,在徐州市专业、业余文艺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小提琴手,每次市里、局里搞会演都有现在叫“粉丝”的崇拜者围着,李老师长李老师短地向他请教。那感觉真好。
1977年,矿务局宣传队由李世博、臧继德、高强、王友龄四人表演的小提琴四重奏,在徐州市轰动一时。当时《梁祝》等曲目还属于被禁演的“封资修”,能够在舞台上演奏的只有《千年铁树开了花》《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新疆之春》《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毛主席》,还有根据京剧《海港》改编的《细读公报》等红色曲目。他们四人演奏的是《新疆之春》《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毛主席》和《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三首。这几个年轻人特爱美,每次上台演奏之前,都跑到演员组蹭些卸妆用凡士林,权当发蜡把头发抹得倍儿亮,有时偷偷往脸上扑点粉抹点口红,对着握在手心的牛眼镜子左照右照。他们四个小提琴手一上台就引起观众的惊叹,四人年龄一般大、身材一般高,都长得眉清目秀,再穿着毕挺的黑色毛料演出服,用现在语言真是“帅呆了”,就连当时的徐州市专业文艺团体也没有这么整齐、帅气的小提琴组合,演出效果很好。后来只要徐州市有重大演出,必定抽调徐州矿务局的小提琴四重奏加盟其中。
小提琴四重奏打响之后,局宣传队接着又推出小提琴独奏。既然是独奏,肯定由首席李世博担当。当时罗马尼亚与中国的关系很亲密,因此世博独奏的曲目是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旦尼库的《云雀》。到底是世界名曲,世博拉起来很过瘾,运用上下滑指的颤音技巧,以明快欢腾的情绪,表现了云雀在阳光明媚的山林中争鸣的画面,演出效果相当好。有观众质疑疑:“徐矿怎么会有这么高水平的独奏演员,是不是从市里专业文艺团体借来的?”
李世博在练琴
李世博在乐队不仅小提琴是首席,京胡、二胡、板胡都是“头把弦儿”。队里排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 16岁的李世博是京胡琴师,西皮二黄、流水导板,拉得韵味十足,对照总谱一个音符都不许错的。他伴奏时根本不用看谱,而是直勾勾地盯着演员的嘴巴,一板一眼地托着演员的唱腔走,把“杨子荣”田传松、“少剑波”高广宪、“严伟才”刘毅等托得舒舒服服。队里上演豫剧《煤井红花》他拉板胡,上演民乐合奏《百里煤田闹高产》他拉二胡,有时演出进剧场,两只手各提一个琴盒,两个胳肢窝各夹一个琴盒:小提琴、京胡、板胡、二胡,一个都不能少。
徐州市文艺演出队部分队员1975年在南京长江大桥合影(左4首席小提琴李世博、右1为第二小提琴臧继德、左2为第三小提琴高强)
李世博与徐矿宣传队孙世伦(中)、高强(右)在南京玄武湖合影
二
李世博在音乐上才高八斗,在生活中却单纯可爱。用徐州话来形容,他有点”re“。
当年他最钟爱的东西有三样:小提琴、自行车、皮鞋。他的琴从来不叫别人碰,尤其在演出之前定好弦之后,谁要摸他跟谁急。他攒钱买了一辆崭新的28凤凰自行车,那个年头买凤凰自行车相当于现在买轿车,爱惜得不得了,平时舍不得骑,只有星期天回家休息,才昂着头在淮海路上风光一把。他穿皮鞋也特讲究,没事儿就擦,擦得倍儿亮,有人调侃说:“世博是头可断血可流,不可皮鞋没有油。”一年夏天,一场雷暴雨之后虽然天已放晴,但地上仍有没过脚脖的积水。他心疼自行车和皮鞋,卷着裤腿赤着脚,两只皮鞋挂在自行车车把上,自行车扛在肩膀上,趟着水走进宣传队驻地大门,别人见了都笑,他却一脸坦然。
李世博头脑中没有复杂的政治。不抽烟不喝酒,人际关系简单,只要能拉琴,其余都不重要。他不像有的队员经常向领导汇报思想、把学《毛选》心得体会贴在学习园地里、在大庭广众面前主动打扫排练场……而他只要不是排练演出集体活动,他都在练琴。因此,埋头拉琴、不问政治的李世博虽然在业务上是队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但在政治上却是边缘人物,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有什么好事一般轮不到他头上。
1973年4月,脱产了四年的局宣传队完成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演出任务后解散。队员的安置是从哪单位抽调来的还回哪单位去。李世博是从学校直接招到局宣传队的,需要重新分配工作单位。按常理,十几万人的徐州矿务局,应该能给李世博这位乐队首席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事与愿违,领导既没有考虑到李世博的贡献,也没有考虑到李世博这位小提琴手对手指有特定的保护要求,一纸调令把他分配到离市区三十多里的张小楼矿,当了一名整天与老虎钳、镙丝刀打交道的井下机电维修工。他敢怒不敢言,说领导没有把他分配到采煤面攉炭就算烧高香了。到张小楼矿上班后,顾不上心疼他的凤凰自行车,天不亮就从市区家里骑着去矿上班,下午6点钟下班再骑着它从矿上回家,一天来回60里路,风里来雨里去,车子失去光泽,人累得风度全无。直到1975年5月,徐州矿务局宣传队再次成立,他再次入队担任首席。
局宣传队绝大部分演出任务都是下矿演出。各矿厂的礼堂俱乐部一般只用于召开职工大会,舞台上除去幕布只有碘钨灯,满足不了演出需求,必须自已装台。队里除去领导、老同志、女同志和自认为不太适合装台的男同志,其余的人都要参加装台,拉小提琴的和拉大幕的没有区别,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而已。装台人员分面光、侧光、二排、天幕四个小组。乐队首席李世博、独唱演员董哲生和沙凡三人是侧光组。这三个年轻人每次装台系着保险带在礼堂的大梁上、天花板上爬上爬下,吊装灯具、调试光圈,脏得灰头土脸,累得汗流浃背。沙凡和董哲生不靠手表演,干这些粗拉活儿还行,李世博那双拉小提琴的手可就遭罪了。沙凡是宣传队团支部书记,很同情李世博,就上下做工作介绍他加入了共青团。谁知李世博一入团,对自己要求更高了,装台更积极了。沙凡很纠结:介绍世博入团到底是帮了他?还是害了他?
三
1978年初,李世博搭上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末班车,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南京艺术学院小提琴专业招生考试,只要队里签字,就可以办理入学手续了。但领导觉得李世博是乐队的台柱子,他一走乐队就要塌架,拖着不在入学推荐表上签字。南京艺术学院真看中了李世博这个难得的人才,学校都开学个把月了,还派老师来徐州与队领导交涉,让队里放李世博入学深造,要不然太可惜了。队领导对南艺老师说:“李世博确实是个人才,也确实有培养前途,但不一定要上大学,我们企业也照样可以培养他。”把南艺老师噎得啥话都没法说。就这样,李世博的大学梦彻底黄了。那些天,李世博见到领导恨不得扑上去咬几口。
1978年秋天,又脱产三年的局宣传队再次解散,队员仍是哪来回哪。让李世博仍然回张小楼矿下井干活儿去,他世博伤透了心。这时他已24岁了,也该考虑自己的前途、爱情、家庭等问题。一气之下离开了引以自豪的徐州矿务局,调入徐州市政府所属的一家外贸公司。自从李世博调走之后,徐州煤矿几十年来再也没有出现一个水平超过他的小提琴手。
李世博调去的新单位没有脱产的文艺宣传队,没法靠拉小提琴掙工资,对外贸工作又不太懂,怎么办?便刻苦自学日语,像记音符一样记单词,天生的高智商使他很快就达到日语翻译的水平,谈生意、签合同都没问题,还跟着公司领导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考察了一圈子。
好景不长,市场经济大潮袭来,李世博所在的公司在残酷的竞争中倒闭了,端了十多年的铁饭碗给砸了。这位昔日大名鼎鼎的首席小提琴,只好去灯红酒绿的夜总会伴奏挣钱养家。刚到夜总会时觉得很没面子,但很快发现这里人际关系很简单,凭本事吃饭,只要你真有两下子,就会受到尊敬,老板给的钱就比别人多,天经地义,而且精神上很自由、很轻松。由此他感觉到市场经济的魅力,并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和朋友跑到山东威海合伙养貂、养狐狸。天生聪明的他,很快就成为看一眼、摸一把就知成色如何的皮草行家。一干就是十年。虽然辛苦,但钱掙得不少。年纪渐渐大了,又回到徐州,在家里带学生教小提琴,收入不错。李世博爱人是一位贤淑的教师,现已退休。世博的儿子李韬也已成婚,一家人其乐融融。
四
2012年10月,徐矿集团为纪念徐州煤矿开采130周年举办一场“永葆青春”大型文艺晚会,沙凡是这场晚会的总导演。晚会有一个节目是民乐合奏《群监员之歌》,现有乐队人手不够,沙凡安排工作人员把当年矿务局宣传队乐队的老同志都请回来参加演出。沙凡如此安排有点“私心”,因为他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如果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参加局宣传队是他文艺生涯的起点,那么“永葆青春”这场晚会是他文艺生涯的终点,利用这个机会把当年的老同事请回来最后合作一把,算是划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时隔34年,局宣传队队员基本上都退休了,有的去了外地、有的回了老家、有的生病住院、还有的已经去世,多数人没有尊龙凯时入口的联系方式。工作人员费尽周折到处查询,终于联系到当年的乐队队长马玉桂,首席李世博、小提琴高强、二胡许建华、琵琶孙世伦、长笛徐洪举、竹笛沈德纯、长号赵长远、高胡季绍基、二胡陈芗、打击乐谢惠施等人。沙凡拿到李世博的手机号码,拨通之后自报家门,手机里传来李世博惊讶的声音:“哟哟哟,怎么是老哥你呀?几十年不见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那腔调和当年一样,能想象出他当时的表情肯定是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当听沙凡说明意图后,他兴奋地说:“行!行!老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几天后,沙凡在徐州煤海大剧院见到了李世博。沙凡大脑里对李世博形象记忆还是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小提琴手的形象,可站在眼前的世博是个年近花甲的老者,但浪漫的艺术气质没有变,真诚热情的眼神没有变,说话高声大气的习惯没有变,一见沙凡就喊:“哎哟,老哥,你怎么这么胖了!”两人拥抱,把对方的的后背拍得嘭嘭直响。沙凡问世博:“现在还每天都练琴吗?”他说:“练,一是教学的需要,二是小提琴是我的精神寄托,我天天拉,拉一辈子!”当年的男高音独唱演员董哲生也被沙凡请来在晚会开场大歌舞中担任领唱。当年侧光组的三个难兄难弟分别几十年再次相会感慨万千。董哲生调侃道;“世博,还不赶紧换工作服,咱哥仨去装侧灯,别耽误了演出!”沙凡说:“现在舞台上led电子灯有几百个,咱弟兄三个累死也装不出来啊!”三人大笑。
10月8日,纪念徐州煤矿开采130周年“永葆青春”大型文艺晚会在徐州煤海大剧院拉开帷幕。轮到民乐合奏《群监员之歌》上演时,李世博身穿白色演出服,端坐在久违34年的乐队首席上,风采和当年一个样,带领全体演奏员把乐曲演奏得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抒情曼妙,牵动着观众的心。
徐矿“永葆青春”晚会民乐合奏《群监员之歌》
徐矿“永葆青春”晚会民乐合奏《群监员之歌》
李世博(中)在演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徐矿宣传队乐队老队长马玉桂(中)在演奏
五
李世博不但精通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还具有编曲,配器,指挥等音乐修养。他的母校徐州市第五中学文艺宣传队早在文革期间就很有名气,人才济济。几十年过来了,当年少男少女中学生都已步入中老年,但他们的艺术之心仍然萌动着年轻的芳华。从1966年到1976年这十一届的校宣传队队员聚会竟有近百人之多,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曲艺队,经常参加市内、学校的公益演出。世博全面介入乐队的编曲,配器,指挥,独奏等。他还改编了一些舞蹈配曲,使之更符合舞蹈的意境。
徐州市第五中学宣传队老师、校友聚会演出照片
六
李世博这次去四川成都,是与公司老板一起参加成都国际乐器展览会。他的任务是在本公司展台帮助客户调试小提琴,同时接受人们对小提琴知识的咨询。他穿着笔挺的站领中式服装,风度翩翩,更显儒雅的艺术气质。他把小提琴调试好之后,再演奏一段“炫技”,顾客们都围上来欣赏这位老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他所在这家公司在这次国际乐器展览会上小提琴销售量排名第一,与李世博精湛技艺给顾客产生的可信度很有关系。
李世博来这家公司已经4年了,每天至少调试二三十把小提琴,算来这几年已调试了几十个厂家生产的几万把琴了。这个数据已具备申报吉尼斯纪录的资格,但他不准备申报。他说,“这辈子拉小提琴、教小提琴、到现在的调小提琴,只要自己喜欢,自己高兴就够了,一切都顺其自然。”
沙凡发现当年很单纯的李世博如今变得有些“佛系“。
李世博出席2020年成都国际乐器交易会
李世博在交易会上调琴
李世博在成都与臧继德(左)合影
2021年2月写于北京泰华滨河苑
作者简介:
沙凡,研究馆员,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协会理事。在徐矿工作40年,在这期间曾任中国煤矿记协副主席、中国煤矿作协副主席、中国企业报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企业电视分会会长。